这个系列会转载或首发一些我对某些 有意思 或 击中了我 的歌的分析。
来自 Ave Mujica 的 天球の musica
这歌初听完全打动我了,缓了几天才终于能理性的听,于是忍不住分析一下。
以“难忘今宵”式功能性流行曲为设计宗旨,实现手段基本上是硬核 emo 和 midwest emo 的混合。总之就是奔着打动人心设计的。但为了符合乐队风格又有一点金属的元素比如那个 break down。
emo,特别是 Midwest emo,个人感觉是很“矫情”(非贬义)的风格。摇滚乐的题材,从最开始的宏大叙事慢慢发展成为了关注自己内心,以千禧年初的 Midwest emo 和部分流行朋克为代表。后者大概可以比喻成“e 人”,相对更阳光外向,而前者就更多的有关“青春期的忧郁”、“一事无成的青少年时期”等方向。流行朋克为流行乐带来的可能是是强力和弦的套路和弦进行,而 Midwest emo 带来的,则可以大概归纳为大调内,大九和弦琶音带来的“twinkle”的感觉。
回到这歌本身,看到歌词,有点悲“壮”的结尾的感觉,又是两季动漫的最后一首告别歌曲,选用 Midwest emo 元素也很合适。
前奏吉他背后的那个效果器有点意思,似乎和 gbc 片尾曲用的是同款。有一种拽进内心的感觉。
主歌以我的水平可说的不太多,基本就是别写太好听要做出对比()。两段式结构(把第二段叫预副歌应该也行)。值得注意的是几段主歌选择了不同的吉他编配,同时旋律也不同(似乎是五度的关系)。第二遍的一段主歌的吉他编配几乎是典型的 Midwest emo 风格。第一遍和第三遍的一段主歌则偏硬核。整体来看,就有很明显且合适的情绪起伏。
功能上很好的一个设计是两段式副歌(也就是说这曲子可能包含了五段不同的主人声旋律外加一个吉他 solo 和一段琶音型节奏吉他,真是配置豪华)。第一段是长句子的旋律,抒情;第二段可以算 loop“洗脑”式旋律。两段用一个高八度 7 1 衔接。前接第一段副歌最后一个 3,是向上 5 度,协和且激昂的上行跳进,一级和弦上的 7 1 又是一个完美的解决。第二段副歌旋律很简单,强调大调一级,多用大于三度的跳进。保持并加强情感的同时简单直白,很适合大合唱。至于如果最后听出了“神圣性”之类的话,大概还是配器(合唱)和效果器(大混响与均衡器高切)的功劳()。
副歌的弦乐声部同样选择了类似第二遍一段主歌那样的快速琶音的编配方式。这首歌又是副歌前置的结构(虽然只前置了二段 loop 式副歌),使得因短的吉他前奏产生了风格预期,且被合成器“包裹住”的 听感 在进入前置的副歌时快速打开。碎节奏快速产生律动感,弦乐琶音、主音吉他八度音扫弦和在七弦上的节奏吉他快速填满整个频段,主打一个直击人心(和耳朵)。
副歌和弦基本上是 4563 4561 来回用。这玩意确实好用。但排列顺序(大概可以解释成同功能组的和弦互换,虽然 4563 这种进行本身不太靠传统的功能性发挥作用)和每个和弦持续的长度比较随性,就能避开传统套路和弦进行那种过于死板和随处可见的听感。
配器上比较传统:弦乐,俩吉他,贝斯,架子鼓,以及前奏那个合成器音色。分析的时候比较意外的是没有钢琴音色,不过最初听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加了钢琴会更好。俩吉他都是七弦琴,主要在主歌部分能让曲子更硬一点(对比副歌,可能有点太硬了),其余部分七弦作用不太显著。
架子鼓主节奏型不套路,没有用传统 jrock 爱用的纯粹动次打次和反拍开镲(也是我觉得孤独摇滚的曲子里略差的一点,就是架子鼓节奏型几乎以这俩为主没啥新意)不过这歌的节奏型动动空动打,恰巧在惘闻乐队的《锻高潭》里听过()。很有律动感与“弹跳性”的一个节奏型。
混音方面不好说,总感觉主歌部分吉他的压缩和失真开太大了。略有一点点突兀。弦乐混出来的存在感不太强,但放到这种风格里也不算啥坏事。